今天是:

本站首页

风采展示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网络时代与高校德育教育

发布日期:2006-08-21    作者:     来源: 德育网    点击: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利用,它已经开始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实际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原本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更多的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人类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大学青年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传统的高等院校作为信息密集的场所,信息全球化带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一、计算机网络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有效的德育教育依赖于丰富的德育教育信息资源,而网络信息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教育资源和视野。随着网络的普及,全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通过网络,可以使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德育教育主体形成教育合力,扩大德育教育的空间。此外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 "灌输式教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德育教育工作者查资料、备讲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则是被动地、形式单调和重复地接受教育。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三维动画甚至是影视画面,这完全改变了德育教育的传统手段,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采用多种多样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来认识、体验、感知思想变化的过程和情景,做到?quot;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第二、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使高校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提高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效率,使德育教育更富有成效。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关键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分析、使用要及时,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速度优势,这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以往,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这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quot;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另外,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虚拟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更广泛的扩散,从而使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西方的意识形态,造成一些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国界,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迅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各种信息得到迅速的扩散,信息变成便于共享的资源。这固然有助我们的大学生更加便利地接受发达国家大量新鲜的信息和先进的观念,但也为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并散布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言论和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得相对普及,目前在国际互联网上,美国的网络用户要占到全球用户的54.7%,英文信息要占到全部流通信息的95%,并且美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确定了因特网的技术标准",这就给西方某些文化霸权主义者以可趁之机。它们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极力向世界各国倾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企图使世界开始共享一个"基于西方大众文化的共同的大众文化"。如果说在殖民时代,西方列强是靠商品和武器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政治文化渗透的话,那么在网络时代,它们靠快捷方便的网络传播就能够更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8年5月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上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得更为明白:"计算机将摧毁政治领域的金字塔,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平行联系的方法重新设计我们的组织结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把青年学生作为其"西化"、"分化"的主要对象,妄图在意识形态领域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使自身经常性地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这就给大学德育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课题:。

第二、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对培养青年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网络不仅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其中。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在网络这种虚拟的社会环境里屡见不鲜。长期接触这种独特环境,身心难免受到不健康东西的污染和诱惑。据有关统计,上网青少年有近一半浏览过黄色网页。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因特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这些材料被查阅过600万次之多,平均每天可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1995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发表的题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色情市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8个月中,因特网上出现了91 7万幅(件)色情图片、小说和影片,向美国50个州的2000多个城市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除了黄色外,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网上也随处可见。由于网络上言论自由,所以弥漫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积极的方面是主流,但消极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也为数不少,一些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地吸收,甚至个别人视之为"真理"。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人们面临技术上"可能"与伦理上"应该"的严峻挑战,使电脑伦理成为信息与网络时代突出的道德问题。如果人们不具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面对这些不良信息,如何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会选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在新的条件下大学德育所要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第三,.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挑战。经过长期的实路磨练和理论学习,高校的德育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过去依靠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通过读文件、看报刊、听大课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传统格局,网页的制作、高校BBS的探讨等诸多网络技术知识对于很多理论工作者来说还比较缺乏,使得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网络资源共享,信息量大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网络上的信息量大而且资源共享,一个人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整个世界。对拥有这么多信息的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时代衡量一个人的不再是财富、地位和年龄而是拥有信息量的多少。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可靠性,要想使人们相信你,就必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具有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素质。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有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不合格的。

三、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对策

网络无疑已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对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积极寻找对策,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扬长避短,开辟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第一、建立专门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和当代社会信息化的浪潮,高校要根据实际,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这既可以监控、过滤、可能侵入学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德育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更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现代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健康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办这种网站,一定要体现出导向性,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当然这种正面的声音应该是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切忌生硬地说教和简单的贴政治标签。办这种网站更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另外,高校网络还可以充分利用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含量,这也是高校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最为明显的优势。我们还要注重双向交流,界面友好。需从传统媒体?quot;我办你看"到向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转变,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老师还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1995年我国开通了"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为各类学校提供各种教学信息,开展校际间、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获取世界最前沿的国际信息,为教育迈向终身性、开放性和多样的体系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手段更应该更新和改进,研究已经和可能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多媒体教材和手段。近年来,许多高校将两课教育、人生修养、中华优秀传统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增强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一支既懂德育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网络文化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而到目前为止,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还较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在网上做什么"的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许多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则显得尤为紧迫。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德育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规律,有所作为。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为此,一是要尽快地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德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四是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学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quot;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切实加强互联网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和减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面对国际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保持信息的纯洁性。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已出台了一些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法令,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且以后还要进一步完善。这将有利于政府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有利于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网上把关工作,要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广泛调动各种可供利用的有利信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予热情,使其熟悉网络的运用,而高校本身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的网络管理的办法,在了解、知情、监控的基础上,学校网络中心对校园网的各版块建设要提明确的要求,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引导,取得良好效果,努力使网络处在可控状态。(作者:崔学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