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小知识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1日     编辑:     浏览次数:

网络空间正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除了正在征求意见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外,我国近年来出台不少法律法规和文件,放出大招,打造安全稔定的络空间。

国家安全法: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015年7月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鍵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加强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网络安全法: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

2016年11月通过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该法已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为儿童个人信息提供全方位保护

2019年8月2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规定》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确定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具体原则,以及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为儿童个人信息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保护。该规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网上贷款骗局特点

.贷款前收取手续费及利息费用,目要求汇钱至个人银行账户;

.网上宣传,网站规模较小,一般为个人建立的二级网站,只有手机号码,无正规的联系方式;

.在工商部门的网站上无法查阅公司相关信息,

.网站的图片多是盗用现有知名贷款站的图片;

.拥有自己的虚拟电话银行系统,但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查证;

.建设与正规贷款网站名字极为相似的网站和虚拟系统来张罗生意,

.一般放贷条件容易,无需抵押担保;

.利用手机绑定电话银行取保证金。

防范网上贷款骗局

.在校生要以学业为重,积累知识,切不可以铺张消费、创业资金周转等为由进行网贷,谨防“力不能及”,严重影响学业的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

.如果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可以选择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或到正规银行机构、信用社机构办理贷款,并目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按时还款,培养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贷款后一定要做到按时还款,否则拖延还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网络贷款勿图省事贪便宜,勿轻信“贷前费用”,低息背后,详防高额服务费,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

个人信息有了“保护伞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中介买卖交换个人信息也算侵权;

.提供个人信息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可入刑。

新媒体发布有了规矩

.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纳入互联网新闻管理范畴;

.采编发布、转载等需取得相应许可;

.末经许可或超范围开展信息服务活动的,最高罚3万元。

贩卖50条个人信息可入罪

.对于刑法相关规定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入罪10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前两顼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5000条以上的;

.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等。

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管理

巨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采编、发布、转载、删除新闻信息,干预新闻信息呈现或搜索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并明确,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百辖市网信办依据职责责令停止相关服活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网络安全间题无处不在,学会保护自己的财富安全

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多资多彩的娱乐方式以及全新的信息获取工具,还有各种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内容,也包括网络诈骗内容,如钓鱼网站、垃圾短信、垃圾电话、虚假QQ群、虚假客服等,网络诈犏从业者们也会利用互联网工具,来达到欺蝙用户,骗取钱财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被骗?

一、谨防朋友圈泄密

大家在发朋友圈时最好模糊时间、地点、人物等敏感信息,硒生活秀工作一定要漫慎,别让朋友圈泄露了你的秘密。

二、谨防聊夭工具“好友”骗局

当遇到好友通过聊天工具向你借钱或推荐各类金融类产品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确认漫防上当受骗。

三、谨防红包陷阱

遇到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红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那很可能是骗取钱财和个人隐私的假红包。

四、不可传播谣言

网络造谣,盲目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都触犯了法律,不要在微博、聊天工真、论坛等网络社交平台散布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传淫、不信谣。

最后,遇到网络诈蝙,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去伪存真”的心,一旦遇到虚假宣传或不实信息,应该第一时间通过正规渠道鱼明真伪,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