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学团工作 >> 心理健康 >> 正文

心理健康

疫情防控背景下常见的心理应激表现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0-02-18   责任编辑:花磊   阅读次数:

“在干嘛”

“没事儿,在家窝着,你呢”

“我也是”

同学们,是否觉得这段对话似曾相识?

之前,“在干嘛”是一种讯息;现在,“在干嘛”是一种参考。今年春节,因为 “新型冠状病毒”这场特殊的疫情,我们调侃说,在家吃吃睡睡不乱跑,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然而,从放假至今,已有40天,因长时间居家导致心理应激(心理压力),部分同学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

一、自我觉察与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做下应激反应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当下的应激反应程度。

定性的评估:自我感觉评定。

1.轻度应激反应,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

2.中度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并影响人的躯体、情感和认知功能。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这些反应会消失。可观察到的有生家人的气,在家易激怒、情绪紧张及缺乏工作动力。

3.重度应激反应,常影响工作和个人职责的完成。这些反应会持续4-6周。可观察到的反应有,长期睡眠困难、自我封闭、烟酒量增加及注意力障碍、自伤或攻击性行为。

接下来我们运用问卷法,做出定量评估。

请你根据过去两周的情况,回答下述问题是否存在,以及出现的频率。每题必答,根据频率判分:

完全不会=0分;好几天=1分;超过一周=2分;几乎每天=3分。

①感觉紧张、焦虑或急切

②不受控制的担忧

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过多

④很难放松下来

⑤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

⑥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

⑦感到似乎将有可怕的事情发生而害怕

统计总分:()

计分与建议:

0-4分 没有影响:继续做好自我关注;

5-9分 轻度影响:要引起关注,自我调适;

10-14分中度影响:主动自我调适,并向他人求助;

15-21分 重度影响:向专业机构求助,辅以自我调适。

二、心理应激的表现

常见的心理应激表现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生理方面:身体颤抖、筋疲力尽、头痛、背疼、恶心、胸闷、心悸、噩梦、肌肉紧张、尿频;

情绪方面:焦虑、恐慌、担忧、愤怒、悲伤、自责、内疚、绝望、易怒、无助;

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自信下降、负面自我对话、否认;

行为方面: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社交退缩、不断哭泣、指责、攻击。

三、应对措施

以上是正常人在非正常状况下体现出正常的应激表现,我们应积极关注、自我觉察。

1.接纳当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尚不明晰的传染源及潜伏期,导致开工、开学日期一再延迟,同时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其他不同变化,我们应积极关注科学知识和数据,不造谣、不传谣,接纳当下的环境,接纳因疫情导致的心理、躯体变化。

2.放松身心

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宅在家的时间,我们不妨尝试腹式呼吸法等放松身心,也可以通过听轻音乐、阅读看书、运动锻炼等方法转移注意力,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3.合理宣泄

如果感到压抑,可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也可以捶打家中的玩偶、沙发靠枕等,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

四、寻求帮助

要记住,我们不是一个人面对这场疫情,如果感到压力无法调适,可向亲朋好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上一条:疫情引发的歧视及其应对 下一条:烹饪食品系关于开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