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激扬强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移动”课堂

发布日期:2023-05-18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思政课更好走进学生生活,走向学生心里,马克思主义学院汤云飞副教授将“思政课堂”延伸到校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5月17日下午,银河yh8858com40余名学生聚在一起,认真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汤云飞副教授现场讲授以“传承‘二七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的思政课。这堂不寻常的思政课把课堂“搬”到了郑州二七纪念堂,互动式、沉浸式地讲述二七大罢工的革命故事。

前期,课程团队集体教研谋划了教学的思路和资料。出发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苗珍对学生进行最后的动员,希望同学们带着思考去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下午2:30分,迎着夏日炽热的暑气,学生们在程秀红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不仅是郑州的城市地标,更是化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二七精神”为有形的精神之塔。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二七纪念塔,聆听了二七塔采用联体双塔结构的原因,以及汪胜友和司文德两位烈士的红色故事。走进二七纪念塔内,穿过历史的长廊,一幅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徐徐展开,一柄三叉形状的汽笛安静地躺在展柜里,斑驳的表面有了岁月的痕迹,诉说着二七大罢工的英勇事迹。通过参观,学生们自觉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赓续红色血脉,激扬强国情怀,担当起属于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实践课堂上,汤云飞老师和学生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社长李佳林进行双向讲解教学模式,从二七纪念堂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展开,为学生讲述了二七大罢工凝聚的“二七精神”,讲述了林祥谦、施洋、高斌等革命烈士纪律严明、团结一心、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时值二七大罢工百年纪念的重要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其历史,领悟其精神,明白中国青年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投身伟大事业、开拓奋进的历史选择。同学们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感悟中国青年的光荣使命,思政课堂真正“真切”和“鲜活”了起来。

思政课实践教学,打破了学生知识与心灵的“壁垒”,有效整合利用了教育资源,从多样化的素材中拓宽育人视野,提升内容质量,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这堂充满郑州特色、红色革命文化的“大思政课”,其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团队充分利用河南郑州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移动”教学,用思政文化哺育学生成长,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