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专题研讨一:学科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2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423日下午,202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学科体系建设”专题研讨环节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举行。该环节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李金铠、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肖建红、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梁旺兵参与了专题研讨环节。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分别做了题为“关于旅游学科建设的三个问题——研究者视角”和“旅游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

图片


宋瑞在专题演讲中从研究者视角审视了学科建设的内涵和旅游学科建设的推进方向。她指出,知识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是学科建设的三个维度,学科划分的相对静态、自成体系、容易固化等特征,与学科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动态发展、现实问题的综合性、科学研究需要超脱等客观实际形成鲜明对比。作为知识体系的旅游学科,其构成要素和内在结构尚不清晰,学科内平行发展远未达到融合的地步,不同专业知识尚未有效整合形成有机一体,知识体系的独立、一体化、成熟还需要较长时间,但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推进有望在短期内有所成效。旅游学人应该更加切实回应社会发展现实和国家需要,解释并解决现实问题,丰富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思想、理论和方法上为世界旅游研究做出中国贡献,而不仅限于提供素材和案例。

图片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教授演讲中阐释了学科、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旅游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出路和策略。徐虹指出,理论功能的解释性、实践功能的指导性、育人功能的教化性是学科建设的三大基本功能,基于学科建设的多重目标导向,要处理好知识积累过程中模式的均衡问题。旅游学科建设面临培养对象流失、建设资源不足等问题,要立足于产业发展实践促进学科建设,以超学科逻辑构建学科建设新思维,以价值共创方式带学科建设结硕果,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建设、知识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协同发力,带动旅游研究和实践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图片


在主题讨论环节,唐晓云副院长与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李金铠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教授、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肖建红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梁旺兵教授就学科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片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李金铠教授指出,目前国内有270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在1200多所本科院校中超过600所高校开设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另有超过10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同时还有近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旅游相关专业。在培养规模和层次上已经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旅游学科发展面临着本科报考第一志愿率较低、社会认知偏见较大、学科体系独立性低等现实问题,需要全体旅游学人共同努力,在发展中去寻找解决途径,面向产业实践,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学科交叉,着力推动旅游学科一级学科建设和发展。


图片


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肖建红教授介绍了青岛大学在旅游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积极尝试。2018年,学校承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的专业群建设项目,该项目为旅游学科建设带来两个思考,一是旅游学科建设要面向产业需要,二是专业群建设需要发展交叉学科。在旅游学科尚未成为一级学科的情况下,发展交叉学科,建立现代产业学院,面向产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可能成为旅游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图片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教授认为,对旅游学科发展应有危机意识,一方面学科知识体系尚待健全,旅游学科涉及多方面内容,需要努力概括真正全面系统的旅游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实践发展超越理论总结,在与行业交流过程中,产业实践似乎超越了理论研究的步伐。韵江指出,人才队伍培养要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博士生创新、本科生提高含金量、硕士生加大产学研实践,提升学科建设质量。要培育包含景区工程师在内的专业性强的旅游执业领域,培养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


图片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梁旺兵教授表示,目前旅游学科建设受限于一级学科的制约,同时受行业实践的影响过大。未来旅游学科建设需要从学科建设本源出发,不要局限于专业实践和行业影响,应该加强学科本源即哲学层面的研究,确定旅游学科自己的学科和知识体系。


图片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教授介绍了海南大学旅游学科建设的经验。受海南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是全校35个学院中,唯一一个按照二级学科来建设的专业型学院。为了回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学院采用“双跨融合”的培养体系,一是跨界、跨境进行融合,二是与“旅游+”“+旅游”相关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国际合作办学、跨境文化交流等活动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起来,通过“旺工淡学”(即旅游旺季时将学生安排到产业中进行实践,旅游淡季时允许企业派员工到学校进行理论提升),促进产学研用互利共赢。



供稿人 | 朱昊赟

来源 |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银河yh8858com Copyright©2017-2022   河南旅游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