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政府工作报告、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看文旅热点及文旅发展新看点

发布时间:2023-03-09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聚焦两会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哪些内容与文旅息息相关?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又提出哪些关于文旅的提议?统览各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地方文旅发展的重点有哪些侧重?相对以往而言,各地发展又有哪些新亮点?

2023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内容与文旅产业息息相关,其中“文化”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之一,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汇总与文旅产业发展相关的信息。

01关键词:文化旅游

◆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

◆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 帮扶旅游业发展。

02关键词:扩大内需

◆ 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

◆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 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03关键词:乡村振兴

◆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符合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

◆ 确定并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2023年两会之声

01 全国政协委员戴斌:旅游业振兴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实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文化和旅游行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振兴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戴斌介绍, 2月6日,有20多个出境旅游首发团,在印尼、泰国、菲律宾受到了包括高官迎接、飞机水门礼等热情的接待。前不久,中国和马尔代夫签署了互免签证的协定。目前我国已经与150个国家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可以说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说走就走的旅游目的地也越来越多。

戴斌表示,随着“00后”入场和适老化的加速,中国旅游正在进入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时代。红色旅游蓬勃兴旺,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主客共享美好新生活。

02 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建议优化旅游签证便利性,促进入境游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提出建议,主要关于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振疫后经济复苏, 进一步优化旅游签证便利性,促进入境游发展。

王煜表示,办理签证是跨国旅游的“第一道门槛”,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主要旅游客源国的签证便利化建设。2010年一项针对日本免签政策对韩国赴日旅游影响的研究发现,在日本对韩国旅游免签政策实施的第一年,韩国赴日旅游人数增加12%,第二年增加25%,免签政策显著拉动了韩国赴日旅游。我国也历来重视签证便利性的工作,目前已对日本、文莱、新加坡施行了单方面免签,近年来外交部还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推出144小时口岸过境免签城市新政,为我国入境游发展不断提供动力。

对此,王煜建议,将逐步改善旅游签证便利化问题纳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重点工作日程;加大对欧美、东亚等世界主要客源国的签证开放力度。可以用试点的方式,逐国、逐步探索,扩大过境免签适用城市范围并延长时间至10天、14天直至落地签或单方面免签;对获得国家认证的旅行社所组织的整团进出的入境游团队施行落地签绿色通道。

03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促进文旅消费 助力扩大内需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建议,引导各地政府精准发放文旅消费券。

在调研过程中朱鼎健发现,综合性通用消费券在刺激的精准度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他建议各地政府发放专项文旅消费券,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做好投放配比,对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进行分类带动。

“要发挥好消费券引导作用,鼓励各地发放跨区域的消费券,各地政府结合实际,针对当地低收入人群和特殊群体发放文旅消费专项补贴。”朱鼎健表示,可研究发放交通补贴+文旅消费的“捆绑式”券种,促进“跨省游”复苏。此外,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措施,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附加扣除项目。

04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充分开发“银发经济”文旅消费

总数2.8亿、占总人口近两成的老龄群体,构成了文旅消费的庞大基数。与此同时,老龄群体的消费在文旅市场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现状。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建议,充分开发“银发经济”文旅消费时段,更为充分、平衡、精准地释放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促进“银发经济”增长。

安庭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文旅消费在老年群体消费中占比不高,另一方面,老龄群体文旅消费供给不足,消费时段上缺乏针对性设计内容。此外,互联网工具客观上形成了“数字鸿沟”,影响了老年群体文旅消费体验。

“老年群体喜欢早起,文旅场所根据实际开设早场,既可以为老年群体消费提供便利,带动‘银发经济’,又可避免传统演艺空间非黄金时段闲置。”安庭建议,影剧院、歌舞厅等城市文化消费场所,在工作日日间等非传统黄金时段开设针对老年人的营业时段;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体育场馆等文旅设施,增设针对老龄群体的早场消费时段;文旅单位针对老龄文旅消费时段,积极配合开发辅助的餐饮、医护、交通设施,充分方便老龄消费群体。同时,他还建议营业性质的文旅单位保留相应的人工售票通道,方便老龄群体线下即时现场消费。

05全国人大代表夏华:建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表示,今年将提出关于建立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议。

夏华认为,推动乡村地区传统手工艺振兴,建立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新模式,是解决农村就业,刺激消费,实现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建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标杆示范区,并将成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深刻意义。对此,夏华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指尖产业。例如,用数字化手段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龙头企业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培训扩大就业创业,健全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培养机制,通过“专业设计、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统一销售”的模式,实现文化富民、居家就业;场景化打造国潮文化新高地和消费体验目的地,将民族元素与“吃、住、行、游、购、娱”功能结合,打造可体验的,别具特色的指尖产业基地等。

二是打造特色国潮文旅产业,吸引全球消费者。一方面,紧抓文化体验消费时代大潮,将原生态民族文化提升发展成为国潮美学新高地,打造文化新地标,吸引全球消费者;另一方面,促进中西方文化产业合作,整合全球设计师资源,打造“中国民族美学时尚周”等超级活动平台,成为全球设计走进中国、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的新桥梁。

三是激发龙头企业积极性,发挥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打造行业标杆案例。夏华指出,龙头企业是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打造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一批龙头企业投身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中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新乡村振兴产业新模式,最终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01重消费、扩投资成重头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多措并举扩大文旅消费,推动消费复苏,成为各地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如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北京明确,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等;天津提出,实施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传统商圈提质升级,加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促进新场景消费赋能;上海指明,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邮轮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体育、交通信息等服务消费,释放综合带动效应等。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为实现旅游业更大程度的复苏和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中央和地方的综合性政策支持,需要文化和旅游系统的专业指导,更需要旅游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纾困扶持措施的出台,也将进一步增强文旅复苏的信心。如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强化政策支持,帮助旅游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回暖。

另一方面,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旅发展关键词。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推动产业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行业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记者统计,上海、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浙江专门提出,聚焦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施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项目计划,推进100项在建实施类、100项谋划招引类重大项目,完成文化和旅游投资1万亿元以上,到2027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保障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土地和资金需求;陕西明确,要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

02升级、创新消费业态 品牌化建设加速

近年来,疫情加速了文旅行业的洗牌和整合进程,文旅融合走深走实。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旅消费业态日趋体验化、互动化、数字化、品质化,这些都成为当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特点。

2022年年底,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为下一阶段文旅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文旅融合成为热频词。其中,浙江明确把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列入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十大工程”;江苏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开展小剧场建设、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等文旅融合实践,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江苏文化旅游体验等。

前不久,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在以“文旅融合下的消费洞察和商业运营”为主题的公开演讲中谈到四点内容:一是文旅融合将进入资源和产品融合发展的“产品”时代,产品引导消费,消费促进产品的丰富;二是扩大文旅融合的消费需求,重要的是扩大产品的“差异化”,更加细分多元的下沉市场;三是文旅融合是一个重塑的迭代,“出精品、重营运、强品牌”,是抓机遇的重要选择;四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注重创新。

与此同时,全力推进文旅品牌建设,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成为各地在新阶段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标识,深入研究挖掘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等浙江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塑造“烟雨徽州”文化映象,构建“海洋文化看福建”品牌,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名牌建设等等,各地摩拳擦掌,不断结合区域特点和文旅资源,打造升级区域文旅核心竞争力。

03黑马板块异军突起

过去三年时间,露营、短途游、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文旅发展的黑马。尽管当下出境游已逐步放开,但所谓“报复性”的文旅消费仍与市场预期存在一定偏差,短途游、周边游、乡村旅游,包括季节性需求变化明显的露营自驾游等,仍然被业内视为接下来一年文旅复苏的排头兵。

其中,贵州,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就露营旅游发展提出新要求。如内蒙古就提到,开展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定制服务和汽车租赁等落地游服务。“特别是像那达慕这样的活动要红红火火搞起来,用歌舞的海洋、乳肉的飘香、壮美的风光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过来,让内蒙古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

同时,受益于供给侧的影响,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我国冰雪产业持续升温,“三亿人上冰雪”由承诺逐渐成为现实。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遗产报告》披露,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2015年为2700亿元,2020年增长至6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10000亿元。纵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除传统的冰雪旅游目的地黑吉辽外,北京、河北、甘肃、新疆、四川等地就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发展同样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北京提出,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持续普及冰雪运动;河北明确,实施冰雪运动、冰雪文旅、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加快冬奥场馆市场化开发;甘肃提出,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带动群众“喜冰乐雪”;新疆明确,实施冰雪旅游品牌战略等。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模式因直观、生动的购物体验逐渐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在上海、山东、甘肃、吉林、安徽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安徽提出,启动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安徽省域中心,发展壮大数字音乐、数字出版、视频直播产业基地;吉林提出,好国家、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新媒体直播基地等;山东提出,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淄博刻瓷、潍坊核雕、临沂柳编、聊城葫芦、菏泽鲁锦等一大批乡土产业,让广大农民从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路等。

04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文化+科技不仅能够充分激发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同样也可以赋能新型消费业态打造,三年疫情倒逼文旅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我国“文化+科技”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一点,在各地的政府报告中多有体现。

如广东提到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大力发展4K/8K影视、数字出版,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山东明确,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山东手造、山东智造”工程等。

另一方面,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伐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近年来,各沿线省区市积极肩负起建设好、运营好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重任,高质量开展项目建设,助力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

如四川提出,加快建设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重庆明确,加快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贵州将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等。河南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表示,建议国家层面或沿黄各省成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联盟,统一指挥,根据各个主线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造成某个文化展示的缺环。

资料来源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匠工营国

银河yh8858com Copyright©2017-2022   河南旅游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