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对话:魏小安的“荒漠文明”契合现代旅游

发布时间:2022-07-02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

小安说:“荒野文化,和两山论结合是指导思想,和休闲结合是市场,和西北结合是区域品牌,和国际结合是引领”。
牧青说:”荒野也是一种旅游资源,而且是一种现代旅游资源。产品可延伸至自然研学、生存体验、生命体悟、户外露营等领域,其旅游空间可辐射至乡野、原野、田野、林野、雪野、草原、牧场、水云间”。

图片

6月29日,在“文旅融合·多元共生”——首届如意甘肃文旅产业运营高端论坛的《天幕对话》活动上,几位专家互动连连,从山丹旅游到张掖、到甘肃、到西北旅游,从观光旅游到现代休闲、度假、康养、研学旅游,国外、国际旅游到中国内地、西北旅游,不回避问题,直击当下旅游“病灶”,碰撞出许多精彩的火花,有助于旅游界同仁深思与参考。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先生在谈到甘肃旅游发展方向和路径时,提出了一个颇值得玩味、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与笔者产生了共鸣和共识。图片

魏老师提出了“甘肃要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和方向,牧青提出:“从过境地到集散地和目的地,打造西北旅游集散地、历史研学走廊、中国旅游标识地低空旅游点带面,高铁来处即市场。绿皮车是慢旅,自驾车是专享“。

牧青指出:“甘肃未来旅游发展方向也许可以从今年上半年爆火的露营热受到启发,并寻找契机。对于露营热,远不止露营本身,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疫情管控条件下的近郊游、周边游、露营游在客观上揭示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自然、乐得自在的“三自”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包括甘肃在内的西北地区与内地市场和资源显然不同,其市场区位较远,交通不便,资源上除了沉郁的历史人文,雄浑的自然风光则是撬动内地游客的最大卖点。发展阶段上,西北旅游显然处于观光阶段,相对滞后于内地发达地区观光与休闲兼具的现状——观光是吸引核,休闲是配套,而内地某些景区,休闲产品已经成为重要吸引核。鉴于此,甘肃旅游不能走内地旅游发展的老路,而应抓住机遇,换道超车,独辟蹊径——旷野、自然、纯净将成为未来旅游重要消费趋向”。

魏小安在发言中呼应笔者所提出的“旷野、自然、纯净”的文化理念与市场诉求,进一步提出了“荒野文化”的概念,并指出“甘肃旅游需要率先与西方先进的资源认知理念和产品接轨“。

荒野是美国精神的核心元素之一,其概念内涵经历了一个嬗变、消解与重构的过程。在殖民时期的荒野叙述中,荒野或被描绘为超越文明界限的蛮夷之地,或呈现为异域的花园形象,但在此后19世纪的超验主义潮流中,新世界荒野叙述则凸显了田园牧歌式的避难所形象。

传统荒野的定义强调淳朴自然的无人涉足性,折射出西方世界中持续已久的荒野/文明的二元对立思想,实际上深化了现实与文本之间的矛盾。20世纪后半叶以来,原始荒野的概念逐渐被解构,并重新建构为后现代世界的荒野,从强调“荒野”之表象转为重视其内在之“野性”。野性作为荒野的原始属性,成为人们在后现代空间中获得自然经验与生态体验的关键特征,也是后现代荒野概念的核心维度。

这恰恰反映了现代文明与荒野文化的巨大反差,而旅游就是差异化,现代化城市里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恰恰是旅游市场目标消费者,他们渴望回归旷野、自然和纯净的空间和地带,追求自然、自由和自在。这在美国的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极好的验证。目前我国已经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建设,国家公园正渐渐成为生态旅游的龙头。至于当下的露营热,只是悄悄打开的生态旅游的一扇窗子而已。

小安老师在与牧青会下交流中指出:“荒野文化,和两山论结合是指导思想,和休闲结合是市场,和西北结合是区域品牌,和国际结合是引领。“对此,牧青深表赞同并附议:“荒野也是一种旅游资源,产品可延伸至自然研学、生存体验、生命体悟、户外露营等领域,其旅游空间可辐射至乡野、原野、田野、林野、雪野、草原、牧场、水云间。”

来源:旅思马记


银河yh8858com Copyright©2017-2022   河南旅游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