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2-04-22     责任编辑:王璐      来源:     浏览次数:

4月21日下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携程集团协办的202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旅游人才培养经典案例、创新案例和特别案例。名单如下:




致 敬

中国导游队伍:服务国家战略,急用实干先学



宋子千:新中国成立后,负责政务接待的交际处和民间外交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急需大量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的翻译导游人才。大批外语院校的师生、军队和地方外语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组织调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外事接待的第一线去,他们年轻、他们理想、他们努力学习,很快成为新中国导游队伍的骨干力量,也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者。国家十分关注这支队伍的成长,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并对翻译导游人员提出成为“五大员”和实现“三过硬”的具体要求,即陪同员、宣传员、服务员、安全员、讲解员,政治思想过硬、一般知识过硬、外语业务过硬。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更是为了致敬未来,以总理的关怀和教导,以我们的理想和职业能力,重塑今天的导游尊严。




致 敬

原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万名英才培养计划



宋子千:一个吸引不了青年人进入的行业不会是一个长久的行业,一个吸引不了青年人进入的学科不会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科。为加强对旅游领域青年学者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原国家旅游局于2013年、2017年分别实施了“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实践为抓手,为大批青年专家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和合作平台。他们聚集在大众旅游的旗帜下,行进在智慧旅游的道路上,活跃在旅游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第一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10项经典案例解读和单位代表的发言全文刊载如下:




侯平平:尊敬的戴院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授课题组委托,发布旅游人才培养10项经典案例。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学建国饭店



侯平平:1982年正式开业的建国饭店,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开创了中国饭店业直接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先例,建立了一整套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培育了建国酒店管理公司新业态。它形成的管理制度是国际酒店管理模式本土化的成功探索,对当时全国酒店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1984年4月,原国家旅游局在石家庄市召开学习北京建国饭店管理经验会议,全国掀起了学“建国”热潮。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建国饭店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建国系的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饭店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至今,建国精神仍然在中国酒店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熠熠生辉。有请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凡总经理专题发言。




白凡:首旅建国发展历程。1982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挂牌营业,这就是北京建国饭店暨建国品牌的开端。建国饭店开业后以独特的设计、丰富的菜肴、优质的服务和高水平的管理,博得业内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开业三年便收回前期投资,给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改革开放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饭店的开业不仅打开了旅游业的大门,也为全国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为了推广建国饭店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全国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84年7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关于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有关事项的请示的通知》,发起了“全国饭店学建国活动”,标志着国内高端饭店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将建国饭店的建设模式和管理经验向全国推广,把成功的经验整建制输出,北京建国饭店开始对外输出管理,逐渐形成了酒店管理公司的雏形。1998年,首旅建国酒店管理公司正式成立。经过24年的发展,目前,首旅建国以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模式在全国30个省市经营管理着130家建国品牌高端酒店,其中开业酒店71家、筹建酒店59家。“建国”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酒店中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品牌。

首旅建国培训体系。为了不断复制“建国饭店”的成功运营与管理模式,推广、发展、弘扬“建国”的精神和经验,首旅建国制定并不断更新品牌标准、运营标准与程序,并打造了以“承诺”为代表,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配套培训体系,旨在贯彻服务标准及输出品牌文化。主要内容包括:(1)“建国一刻”,每天利用班前“一刻钟”的时间对员工进行工作标准、服务技能、典型案例等的培训;(2)服务文化课程《承诺》,通过“殷勤好客、主动高效、无微不至、积极补救”向员工传达服务文化的理念和服务技能,使员工通过日常点滴的服务,向客人兑现首旅建国优质服务的承诺,提升客人满意度;(3)管理文化课程《责任》,基于首旅集团“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企业文化,引导首旅建国全体管理人员敢想、敢为、有结果,为企业发展、员工成长、客人满意度、投资者回报而勇于承担责任;(4)金葵花段位培训师发展计划,旨在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培训技能的培训师队伍,从而保障运营标准的执行以及服务和管理文化的落地。

首旅建国人才发展体系。首旅建国作为一家轻资产管理公司,人才是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为了及时向全国建国品牌酒店输送高水平管理人才,满足品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首旅建国建立了完备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体系。(1)承诺明星奖励计划。首旅建国结合“承诺”服务文化的落地实施,在成员酒店开展了承诺明星评比和奖励计划,每年都涌现出一批服务承诺明星,不仅促进了建国品牌服务品质的提升,也培养和激励了服务人才的不断涌现。(2)“剑桥计划”。所谓“剑桥计划”就是管理公司通过内部信息平台定期公布各成员酒店管理职位空缺和招聘条件,统筹协调人才培养和利用,促进成员酒店之间的人才交流。(3)挂职计划。针对品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21年首旅建国推出了“挂职计划”,对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酒店高潜人才,通过市场化选拔后,在首旅酒店集团三家产权酒店(民族饭店、京伦饭店、前门饭店)接受挂职锻炼,最终实现派驻至成员酒店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目的。除职业经理人挂职锻炼计划外,首旅建国还建立了专项人才培训、考核、任用、考评综合管理体系,为打造后备人才队伍夯实制度基础。




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艰难和饭店业曾经的蓬勃发展,首旅建国将一如既往地潜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标准和人才培养体系,在强手如林的中国饭店市场不断完善管理、开拓版图,续写辉煌!



图片


南开大学:开风气之先,辟学科大道



侯平平:南开大学响应时代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同频共振,在教育部和原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率先开设了旅游外语和旅游经济两个本科专业,首次让旅游管理专业进入到国民教育系列,开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之先河。1982年,正式成立旅游系,成为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旅游系的本科院校。在旅游教育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南开大学汇集了一批学问深厚、勇于创新的老师,他们筚路蓝缕,率先把国外的旅游管理知识引进到国内,编撰了成体系的专业教材,成为旅游学界和业界很长时期内的学习范本;他们甘做我国旅游人才发展途中的铺路石,挥洒着智慧和汗水,为我国培养了最早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者和专业师资队伍,奠定了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最早基础。有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姚延波教授专题发言。




姚延波:南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旅游本科专业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至今南开旅游学科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方兴未艾,国家急需专业人才却囿于旅游教育的匮乏,因此国家旅游总局多方寻访高校,希望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兴办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当时,旅游能否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学科,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1979年,在魏宏运、席海潮等多位前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滕维藻校长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南开大学决定在全国重点大学中率先创办旅游专业。在经过多轮论证和持续努力下,1981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南开大学开设四年制旅游本科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开创了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之先河,成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拓荒者和先行者。1982年4月,旅游学系正式成立,以何自强教授、申葆嘉教授、林南枝教授、李天元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的一批优秀专家成为南开旅游教育的奠基人。




2010年5月,旅游与服务学院成立,开启了南开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今天的两系、两专业和一书院的办学格局,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起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完整的培养体系,开创并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新文科、“思政+专业”、“专业+书院”、双向国际化联合培养等旅游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为国家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杰出人才。

在40余年深厚积淀和几代旅游人不懈奋斗的沃土上,旅游与服务学院深耕学科建设和智库服务,组建起一支以博士、留学归国人员为主体,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业界高级管理人员为支撑的教师队伍,拥有多个重要研究平台,成为多个等世界知名学术社群和国际性旅游组织的会员单位,并参与全球性议题和对话。

南开旅游人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以建成“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旅游学科为奋斗目标,保证教学高质量,坚持学术高标准,推进智库建设,用创新模式发展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旅游教育领军学院。



图片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前店后校”铸英才



侯平平:1979年成立的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类高等学校,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建校起,上海旅专就主动适应旅游行业变化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将“职业特色”置于头等重要位置,坚持店校合一的理念,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前店后校”办学模式,在国内旅游高校中率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为我国旅游业发展输送了大批急需专业人才。一时间上海高星级酒店主要领导大量出自旅专,可以说是无旅专不成店,旅专学子遍黄埔。有请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张宏梅教授专题发言。




张宏梅:非常荣幸,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能入选“旅游人才培养10+2经典案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79年,是伴随着中国旅游教育兴起、发展而不断成长的一所旅游院校。学校深耕旅游教育四十余年,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前店后校”为办学形态,“工学交替、知行合一”为主要特征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卓越人才,成为引领全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

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旅游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紧密对接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和旅游产业变化,设置和调整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深刻认识到高层次旅游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旅游院校“校中厂”实训模式应运而生。1985年,学校在校内建设了一家包含35间客房的实训酒店—小天马酒店。1988年,原国家旅游局在上海市投资建造三星级涉外酒店--大天马酒店,学校全权负责酒店经营,设有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和教学场所,可以承担酒店运营和学生实训双重功能,酒店总经理由当时旅专校长担任,来自瑞士洛桑、美国康奈尔、新加坡沙泰克等世界著名酒店学院的专业教师担任各主要运营部门的经理,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基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从学生中产生。这样,国内首家“前店后校”旅游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此诞生。

以“前店后校”模式为核心,学校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逐步凝练形成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课程实践依托校内真实运营酒店进行,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空间的实时转换,体现教学过程的知行合一。学生在前店后校、店校合一“三明治”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迅速成长,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得到迅速融合提升。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社会和旅游业界的广泛认可。学校众多教学成果成为全国旅游职业教育的样本和示范, “六个第一” 为中国旅游教育奠定了基石,分别为:培养了国内第一批旅游专业师资、编印了国内第一套旅游教材、培养了国内第一批旅游高校“黄埔一期”毕业生、建立了旅游高校第一所培训中心及饭店餐饮从业资格岗位考核鉴定中心、编发了我国最早的旅游学术刊物、编著了第一本《旅游学原理》教材。学校培养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成为我国旅游饭店行业的翘楚。原国家旅游局对学校给予高度赞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大有贡献”。

学校“前店后校”模式开启了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先河,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变化,“前店后校”模式的理念、内涵等不断深化和延展,旅游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也必将持续迭代和升级。 在“引校驻企”和“引企驻校”的 “双引”框架下的产业学院模式,将成为未来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学校近年来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共建的度假区产业学院、与华住集团共建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产业学院等将成为卓越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摇篮。



图片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知世界,为中国



侯平平:2007年,东北财经大学和萨里大学合作设立具有授予中英双方学位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是旅游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较早案例。萨里国际学院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全面引入英方标准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建立一支以外籍专职教师为主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结合我国文旅行业用人需求,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内一流专业建设进行对接,坚持思政育人不放松,尤其注重红色文化传承,在国际化教学环境中打好学生的“精神底色”。经过十五年探索,学院毕业学生大量分布在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岗位上。有请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史达教授专题发言。

史达: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作为中国旅游学界一个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和引领旅游研究的风向标,感谢中国旅游研究院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和全国旅游学界的同仁进行交流。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是由东北财经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的成立源自于旅游管理专业。早在2006年,两校已就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联合办学达成共识。旅游管理学科是东北财经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的核心优势学科。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英国萨里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上海软科”和“QS”等各项排名中,多年位居欧洲第1,世界前10,是该领域的领导者。

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出发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培养。一是坚持思政育人与国际化双核,培养红色旅游人才。二是立足本土,中西合璧,整合中外优质旅游教育资源。三是扩展学生学习广度,构建多角度的旅游人才学业支持体系。四是突出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国际化旅游人才“第二课堂”。学院在授课中将中国文化情景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既保留了中国旅游专业教育重人文、厚基础的传统,又吸纳了英方大学鼓励创新,启发性、研究性教学的教育理念。

经过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培养了1000余名既懂中国国情,又具有全球视野的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完成学业后绝大多数继续从事文旅产业相关工作,为我国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支撑,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都曾详细报道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中国青年》、央视《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与国际化水平,学院正在与英国萨里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并开展联合旅游管理博士培养项目。学院将通过吸纳国际顶级的旅游管理学者,着眼于未来行业服务和学术研究的共同发展。

最后,萨里国际学院愿与所有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院校一起,共同致力于中国及全球旅游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



图片


四川旅游学院:餐饮管理专业创新之路



侯平平:四川旅游学院的前身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在我国酒店管理和餐饮管理教育中独树一帜,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烹饪命名的公办普通高校。经由他们的努力,烧菜做饭的、颠勺跑堂的进入到学术殿堂,得以通过国民教育进行技艺传承。四川旅游学院成立以后,坚守“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将专业知识和产业发展需要相衔接。烹饪专业的师生经过反复试验,进行菜单设计和菜品研发,把白玉县麻绒村十分常见的芫根,摇身一变成为“芫根狮子头”“拔丝芫根”等菜品,成为游客必点的当地名菜,餐饮专业让芫根成为贫困地区的致富菜,人才在实践创新中闪光。有请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白洁教授专题发言。

白洁:四川旅游学院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学校高度响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精准对接高校与产业组织双方共同需求,经过九年培育和发展,形成了校企协同发力的“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应用型文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双向赋能的互动演进机制,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文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固基”: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学习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学习过程与企业无缝对接、学习实践与生产高度一致,筑牢学生专业基础。“以训强能”:校企共制实习实训标准要求,共建共享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91个,学生应用技能在真问题、真项目、真岗位中得到显著锻炼提升。“以赛提质”:构建“校、省、国三级递进”学科专业竞赛体系。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举办世界川菜大赛、亚洲杯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和国内知名比赛,学生作品获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闭幕式创意文案金奖。“创为拓展”:坚持专创融合,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双创育人体系。师生参与开创中华二十四节气菜、夹金山越野赛等地方旅游文化品牌节日、赛事;近三年,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奖项13项,省赛获奖排四川省高校第8。“用为导向”: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引导学生善学善用,真学真用,就业竞争力、职业胜任力不断增强。近三届本科毕业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071人次,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97.67%。

双向赋能、互动演进的成效呈现。为保持产教融合的持久生命力,实现了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双向赋能、互动演进。做到:理念创新:多元协同整合资源,紧密服务文旅产业需求,与产业组织、地方建设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模式创新:以“一院一品、一专一格”竞赛体系和“一融三结合四对接”理实一体实践体系丰富“学训赛创用”内涵建设。机制创新:立足打通师生专业产业就业创业工作制度。“最后一公里”,促进师生形成从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孵化和转化。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校已为地方(行业)制定标准12个,为省市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16项;牵头申报“川菜烹饪技艺”获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三年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本项育人模式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学校全面融入四川旅游产业和行业发展,构建了合作共建专业和教学资源、合作研制行业标准、合作育人与就业的体制机制。四川旅游学院是一所旅游特色鲜明且充满活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图片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的旅游实践



侯平平:学徒制在中国传统服务业中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师徒传承沉淀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群众智慧,也是当代中国服务可以传承、借鉴和创新的历史经验。广东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秉承“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酒店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服务酒店行业为目标,开创性地实现校企联合制定学徒制的教学、管理、评价模式,形成校企融通育人的长效机制。该培养模式继承了传统师徒传承的优良“基因”,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用现代教育理念向传统学徒制致敬。参与学徒制的学生四成晋升为部门骨干,学生对口就业意愿、稳固率明显提高。有请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曾小力校长专题发言。

曾小力:感谢大家的关心与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成果——《“岗学融通,三阶六径,立体质评”:酒店现代学徒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年度“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案例”。我从三方面,介绍此模式创新探索情况。

第一,项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技能型社会”成为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目标。新时代、新使命,服务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围绕类型教育特性更鲜明、行业认可程度更高、市场适应能力更强等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旅游职教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是复杂的活动,涉及认知水平、行动能力、情感智能等方面,需要“政企行校协”等多主体携手努力。国家出台多份文件,倡导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内涵及保障机制,但落脚到校企如何培养、如何管理、如何运行,并无详细指引。学校托行业办学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初,与广州白天鹅宾馆等国内顶级旅游企业合作,探索校企合作育人。历经27年探索、4年多的实践检验,逐步形成“岗学融通、三阶六径、立体质评”的酒店现代学徒培养模式。

第二,项目情况。1990年至2015年,是该模式的孕育阶段,从订单培养,半工半读,“岗学对接、四级递进”,到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2015年至2017年,是该模式的成型阶段。2017年之后,是该模式的检验和完善阶段。已成功培育5届现代学徒制班学生,育人效果、教育效能、社会效益提升明显。获得2021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模式三大亮点:一是“机制共建”,以学校为主导,校企联手,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执行策略共建共享,形成“长效生态”。二是“学材共构”,以教师为主导,校企双方共研“育人方案、课程标准、学习资源、教学实施、人才评价”等,全过程、全方位互融互惠,促进“岗学融通”。三是“人才共评”,以酒店服务标准为标准,形成“四评估主体、三维度评价内容、四类别评价方法、三级评估机制”等。

第三,项目思考。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教育界、产业界产教融合,共育人才,职业教育才有生命力,产业发展才能可持续。职业教育是动态事物。目前,我国旅游业正经历市场重新定位、商业模式重构、资源要素重组等探索发展阶段。这需要旅游职教要聚焦“人才培养规格、目标、素质能力结构”等问题。随着国家对职教发展的总体布局、政策红利等优势,“三教”改革纵深发展,我们坚信,旅游校企深度合作,一定能孕育出更璀璨的芳华。



图片


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时尚非遗看得见未来



侯平平:“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让非遗文化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确立了“专业应用型、地域特色型”旅游人才培育目标,依托台江县 14 项国家级非遗,构建了认知型、技能型和技艺型非遗课程,致力在传承非遗过程中培养新文化的创造者。依托非遗资源,建设非遗传承体验中心、西部苗文化研学基地等项目,打造以台江非遗元素“鼓蝶”为亮点的校园文化景观与“鼓蝶”文化生态系统。通过参与研学基地对客服务、非遗技能展示等实践,锻炼学生的非遗传承素养与技能。为非遗文化传承构建了新通道,为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径。有请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部蒋倩部长专题发言。

蒋倩:2019年3月,银河yh8858com迎来了三级组织部门帮扶与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同年4月,银河yh8858com开始了对新建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调研,依托台江县深厚的非遗文化资源的现状、秉承职业教育要服务当地经济的理念、周边院校的旅游专业非遗培养方向缺失等因素,确定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到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旅游专业的“非遗传承”在各级技能大赛上获得佳绩,国家级获奖4项,省级4项,州级18项,开发了5本校本教材和2门视频精品课程,师生接待了500多来校非遗研学项目的游客,为县域中职旅游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路径,也为县域非遗文化的传承构建了新通道。下面我将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谈谈我们的实践做法,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是确立“三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即“基础夯实型、专业应用型、地域特色型”。首先,构建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遗传承课”特色课程体系。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地位不变;其次,根据旅游服务人才基本素养与旅游新业态,设置旅游文化、服务礼仪、旅行策划、研学服务等课程;最后,依托台江县14项国家级非遗,根据非遗类别标准,构建认知型、技能型和技艺型非遗课程,如苗族文化、芦笙演奏、苗族刺绣等,重点培养学生非遗传承素养与技能。

二是构建“三化”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即项目化教学、场景化保障和实践化应用。首先,专业核心课与非遗传承课按照项目内容实施;其次,建设数字化旅游体验中心、旅行产品策划室、非遗传承体验中心、西部苗文化研学基地等实训场所;最后,师生参与研学基地对客服务、在旅游景区进行非遗技能展示等。

三是加强“三型”文旅师资队伍建设。即仁爱型、专业型和融合型。首先,银河yh8858com学生大多为农村留守儿童,教师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全方面落实“陪伴式”管理,解决学生的特殊性困境;其次,依托帮扶力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参与旅行策划等技能培训和台江文旅大讲堂,前往帮扶院校学习。最后,在培养上持续“外引内培”,派发老师深入文旅企业跟岗实践。

在目前疫情的大背景下,旅游专业的发展和方向有了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但是我想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始终要根植当地文化特点,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更应该要注重民族性的传承,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坚持好这一点,努力走下去。



图片


万豪家族基金会:万礼豪程



侯平平:2013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万豪家族基金会在中国大陆地区全资资助了“万礼豪程”旅游教育慈善项目。该项目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提供业界操作经验等,帮助中国年轻人在旅游酒店行业创造似锦前程。基金会通过捐助资金,利用万豪国际集团旗下160家酒店企业资源及其在全球资助的15所旅游高等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了教学研讨会、教师挂职培训、赴美访学等多个子项目实践。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参观酒店、参与竞赛、在线学习国际课程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职业能力和专业认知培养,培养了一批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受到旅游酒店教育界、行业企业一致好评。有请大连外国语大学王苗副教授专题发言。

王苗:我曾任万礼豪程项目学术总监。首先,请允许我以参与者的身份感谢万礼豪程项目的发起者和捐资者——万豪家族基金会、感谢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科学年会给予我这次机会,向各位汇报万礼豪程国际产教融合实践。

万礼豪程是美国万豪家族基金会在中国大陆地区全资资助的旅游教育慈善项目。项目愿景是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提供业界操作经验、激励和启迪教师,帮助中国年轻人在旅游酒店行业创造似锦前程。为了达成这一愿景,万豪家族基金会先后捐资5500万人民币,利用万豪国际集团旗下160家酒店企业资源,及其在全球资助的15所旅游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产教融合实践。项目自2013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共全面资助中国大陆地区旅游院校156所、资助教师2000余人、影响旅游酒店专业学生40万余人,曾在2017年荣获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明日旅业”人文大奖。

七年间,为了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万礼豪程先后举办了50余场教学研讨会;为790位合作院校教师提供了酒店挂职培训;资助32名一线教师到美国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提供了涵盖1000多项教学视频和案例的资源库、开展了307次院校拜访和示范课堂。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能力,先后组织了820场行业嘉宾讲座、405次酒店参观、开设4门国际在线共享课程,举办了21场学生竞赛。项目不仅受到旅游酒店教育界、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肯定和支持以及国内头部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力。

从合作院校教师到团队成员,我本人在项目中受益颇多、成长迅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受到项目的激励,我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实践能力提升中,曾在挂职期间撰写2万余字的挂职日记,将行业实践转化为教学资源,广受好评;在赴美访学过程中,深入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和美国烹饪学院课堂,沉浸式学习和体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回国以后运用所学,在各类研讨会进行了30余场教学方法和示范课分享;以运营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对旅游酒店教育热情。与国际学术顾问合作开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带领挂职教师、教学顾问开发旅游酒店教学案例、视频,随团队深入全国各地旅游酒店院校探访实际需求,组织全国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等等。这些实实在在为提升教师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认知所做的努力,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仍然在影响着中国旅游酒店教育。

作为国际产教融合的创新先驱,万礼豪程项目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希望这个案例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在未来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的产教融合项目,共同构建新型旅游教育共同体。



图片


上海锦江旅游控股有限公司:“金牌旅行顾问”拓展导游职业新空间



侯平平:伴随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步伐不断推进,锦江旅游完成上海国旅、中旅国际等业务整合,建成一支覆盖多语种、综合能力强的导游领队人才队伍。自2018年起,公司启动“百人金牌计划”,将“金牌导游”“金牌销售”“金牌产品”作为抓手,建立关键岗位人才内部培养机制。2021年,进一步聚焦对客服务一线导游领队,成立独立“金牌旅行顾问”单元。充分发挥导游领队人员一手接资源、一手接客源的特点,以开放式平台和系统工具为支撑,赋能导游领队开展需求收集、产品定制、售后跟踪等工作,推动传统导游领队向“旅游定制师+平台分销商+导游领队”复合职业转型。为导游领队人员开拓了全新职业空间。有请锦江旅游刘宁首席运营官专题发言。

刘宁:2016年,锦江旅游在完成上海国旅、上海中旅国际、上海旅行社、华亭海外等业务整合后,服务于旅游一线的导游领队人员有近200位,这其中既有国家金牌导游,也有20多位国家特、高、中级导游,语种涵盖英、法、德、西、意、日、泰等,在世博会、进博会、顶级科学家论坛等历次重大接待任务中皆有优秀的表现。这支队伍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也是锦江旅游作为全国旅游知名品牌的代言人。

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疫情时代,导游领队的职业定位面临新的挑战。传统单一的带团服务需求逐步下降,导游领队上团工作量逐年降低,我们引以为傲的“金牌导游”似乎没有那么闪闪发光了,反而日益成为旅行社经营工作中的负担。

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我们认为导游职业定位到了必须全力突破的瓶颈期,导游领队人员是旅游产品从无形化到有形化的最终实现者。对客户需求、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体验具有独特视角,在旅游产品趋向个性化、碎片化、定制化、平台化的今天,导游领队的职业转型有必然性,更有可能性。

为此,自2018年开始,公司启动“百人金牌计划”,并在2021年进一步聚焦导游领队,调整组织架构和岗位定位,成立独立的“金牌旅行顾问”单元。公司建立导游业务共享平台,赋能导游领队开展产品设计、产品定制、产品分销、达人社交、后续维护等工作,并通过选拔具有销售潜力的导游领队人员、引入第三方MCN公司培训自媒体达人、启动导游领队参与产品研发的联合机制、调整考核方式等多种手段,推动导游领队从“1”到“3”实现职业转型,由传统的带团工作升级为“旅游定制师 + 平台分销商 + 导游达人”三合一的金牌旅行顾问。

由此导游职业的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工作内容复合化,金牌旅行顾问要打造人设,以旅游达人的视角和观点分享产品并销售产品,同时通过公司线上平台完成客户的定制需求,并可能参与线下带团工作。二是收入形式多元化,传统单一的带团津贴,逐步转变为“销售提成+分销佣金+带团津贴”,为导游领队合理创收拓展了空间。三是职业创新长效化,金牌旅行顾问要实现左手接产品、右手接流量,必须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线上渠道和自媒体平台的互动优势,集聚私域流量并提高转化率。

经过努力,公司已经孵化出十几位集聚粉丝、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行顾问。他们既是公司线上平台的直播达人和定制师,每周都会通过公司和自己的自媒体阵地直播带货并提供定制服务,他们也是优秀的旅游产品导游员,生动形象的讲解得到了游客的好评和复购。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开放导游平台,希望将金牌旅行顾问的模式在业界进行推广复制,请更多的优秀业内工作者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擦亮旅行服务的金字招牌!



图片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铁皮屋出干才,创业路育新人



侯平平:诞生于两平方米铁皮亭子的上海春秋集团,在41年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春秋旅游到春秋航空,通过不断创新,让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下、上得去。在人才培养上始终注重精神传承,确立员工“主人翁”地位,建设企业“大家庭”,让奋斗、拼搏、远虑、节俭的春秋文化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注重危机意识,坚持今天必须要为明天做准备,必须要为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做准备,为人才提供成长通道;强调实践育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坚持从员工中出干部,从基层中出人才,干部的任命,不论资历、不谈年限。有请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杨洋副总经理专题发言。

杨洋:很荣幸参加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的2022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首先,感谢中国旅游研究院将春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创新案例,这是对于春秋人才培养模式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感谢中国旅游研究院给予大家相互“取经”的平台和机会,学众人之长,共同进步!其次,春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深深感受到人才战略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始终坚持将人才培养战略融入在41年的发展实践。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作为公司发展的关键战略,在人才选拔、梯队建设、竞争显能、动态管理等维度不断探索和总结,创出在“选”“培”“育”“用”上的春秋特色。

坚持“不拘一格”的入职选人模式。如一些理工科大学生,擅长分析问题,逻辑缜密,具备数字思维能力,在春秋“三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春秋专门设立了管理培训生计划,每年面向优秀的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招聘能力全面,热爱旅游的人才,尊重员工个性化,在不同岗位得到价值体现。通过采取集中培训、轮岗实习、定岗培养的模式,培养业务基础扎实、了解公司运作全局、学习和发展潜力大的潜在管理人才,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坚持“传帮带”的员工梯队建设。立足公司经营土壤环境,积极挖掘和培养“本土人才”,春秋的培训,着重以学徒式带教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用经验和实操培养人才干部,春秋历来坚持“从员工中出干部,从基层中出人才”。干部的任命,不论资历、不谈年限,完全以人才的能力和品质为优先考虑,通过竞争上岗机制、激励机制形成“能者有舞台”!

坚持“能上能下”的干部动态管理。让干部在岗位中既有使命感,又要危机感;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既着眼人才“存量”,也着眼人才“增量”,我们通过员工毛遂自荐、竞聘、岗位考核等方式,给公司发掘更多人才提供健康的生长土壤,既保持人才队伍战斗力,也开拓了员工成长和提升通道,形成良性有序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要打造健康成长的百年企业,春秋将继续不遗余力的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来真抓实干!同时深入学习包括与会各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春秋也愿意同行业内广泛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人才建设工作!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疫情还在继续影响和打击着旅游行业,各家企业在承受着巨大的损失之时,并没有选择躺平,但正如今天的会议传递的各种行业正能量!我们也坚定信心,不忘初心,期待疫情乌云散去,春暖花开,与旅游行业的同仁们共同奔赴在诗和远方的星辰大海。


图片


特别案例

北京宴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宴“中国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戴斌: 我谈谈对北京宴人才培养方面的个人理解。在我心目中,他们是典型的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的代表。在我们国家,立雄心壮志的很多,对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提出各种各样理念的也很多,但是能够把这样一个工作落到每个工作环节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这是不容易的。我经常想,秀龙总,您算人才吗?按照传统观念来讲,秀龙总没有读过博士,大学都没有读过,但是你解决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就业。有一次在您那里,您说过在北京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我理解这个不认识,不认识的是高级官员。当时我记得我原话跟你说,你在北京有人啊,你有2300万人站在你后面,你为2300万人解决衣食住行,天底下还有比这个人才培养观念更重的吗?您在北京不需要认识谁,您服务2300万人,就是您的人才。一群人,一件事,这一件事是什么?就是为2300万北京人,为14亿中国人提供好的餐饮,就这么一件事,值得干一辈子。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二,一组数字。我记得去公司调研的时候,很多年轻人真的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他们。您告诉我,只有15%的流失率。而且这个过程当中,您并购了俏江南,一个人没有裁,疫情期间一个人没有裁,这是什么精神?您是抓住了这个行业的痛点,大家都在关注疫情期间怎么留住人,培养人的问题。大家都在思考的时候,您在行动。大家都在行动的时候,您坚持了。这样一个模式难道不值得推广吗?现在在看直播的人将近八千人,您的一组数字深深打动了我。
   
第三,一个场景。我参加过您一次晨会,不得了。在那个地方没有任何稿子,没有任何材料,一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说下来,全行业成千上万的员工,全国那么多的企业,您是一个集团的概念;您告诉大家怎样为中国的餐饮业争光,不是一说餐饮,我们就奔着米其林去了。当然,对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餐饮文明的成果都应当为我们所用。您是从海景出来的,最早的时候,就是想探索一条适应中国人自己的酒店管理模式。从高星级酒店到社会餐饮行业,到北京宴这样的高端餐饮,您的价格是老百姓都能承受得起的。作为一个餐饮企业,敢做出这么几个承诺。您承诺大家,吃完了不说OK不要钱;来求婚的,求婚不成不要钱;来家庭聚会,让爸爸妈妈不现场感动得流泪不要钱。这几个承诺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我想带着我爸爸妈妈也去吃一下。每时每刻给员工,抓住一切机会给他做培训,这是了不起的。
   
最后一个“一”,你做了一个开创性贡献,疫情期间居然做了一个餐饮研修学院,这是正式注册的,把宴会定制师写到了国家新的分类大典里面去。跑堂的、传菜的,中国服务怎样才能从理念落到实处,关键在人,人有没有自己的职业尊严,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服务来获得自己的尊严,这是关键。有了这个,中国服务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是一句口号,通过您的努力,一个学院出来了,一个行业出来了,当然这个行业还没有最后公布,但是到了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今天我和我的同事,想把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文化旅游发展40多年,旅游发展的特别案例授给北京宴,授给杨秀龙,谢谢!
   
杨秀龙: 特别感动,刚才戴斌院长讲,这是建国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文旅大发展40年来唯一一个特别案例,我现在心情无比激动。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做演讲都没有现在激动。因为我觉得戴斌院长真的是一个智者,他站在高处,站在我的对面,真正懂我,我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值。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姓杨,杨秀龙,山东人,来北京十年。十年前来北京,就是为了创办北京宴,创办北京宴不是我的目的,实际上我是主打了四个字,“中国服务”。刚才戴斌院长也讲了,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中国服务。中国服务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想给大家讲一下。
   
2012年5月18日,就是十年前的5月。现在是4月21,马上5月份。十年前,北京宴试营业。但是2012年的12月份,八项规定出台,当时北京宴还没有正式开业。在八项规定当中,无数的高端餐饮都退出了市场,北京宴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北京宴就是凭借“中国服务”落实到位,重新回到了盈利阵营,而且人民日报连续四年给我四个整版,题目就是八项规定一周年回头看北京宴,八项规定两周年回头看北京宴,连续看了四年,目送我走向康庄大道,再也不看了。央视新闻先后40多次重点报道,无数的餐饮人到北京宴去相互交流,助力中国服务,让中国服务广为传播。
   
第二个大的事件是,2017年俏江南濒临破产,这个时候没有人敢接盘。我想作为一个医生来说,怎么证明他的医术高明,那就是等着所有人说这个病号都不行了,这个大夫过来一针下去,这个病号坐起来活了,这个大夫即使没有证,也会被封为民间的神医。今天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年会,什么叫人才?当属长衫赵子龙,横刀立马站在这儿,有我在,行业没问题;有我在,企业永远盈利。我想,这一定是人才,我想证明我的“中国服务”可以,所以动员我们的股东全资收购俏江南,而且我出任俏江南的CEO。面向市场,我做了三个公开承诺:第一,只身一人前往俏江南,不带一兵一卒;俏江南两千职工,我一个人去,一对两千。第二,所有俏江南人全部留用,不裁员,不降薪,一个不裁,一个不降。第三,一年实现营业额增加50%,没有人相信,但是我做到了,靠的是什么?就是中国服务。
   
第三个让“中国服务”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2020年疫情以来,所有人都收缩战线。而我在北京, 2020年和2021两年期间,逆势开出了10家分店,全国开出了20家。从我创办北京宴,到收购俏江南,我们总共九个菜系,十个品牌,21家店。而且我要告诉在座的各位,现在我正有10家店正在装修,年底会亮相,就在北京这一座城市。
   
所以我就想,没有无能的市场,只有无能的市场者。怎么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厉害,就是我们在世界一片纷乱的过程当中,东方一片风景独好。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我想,“中国服务”通过这三招,这三战,北京宴起死回生,俏江南向死而生。这足以说明“中国服务”在文旅行业有广阔的未来。
   
我在这里也有三件事跟大家汇报分享。第一,2021年,我向人社部申请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宴会定制服务师,现在已经公示结束,专家评委全部封存,就等着国家公布。事实上国家认可这么一个职业,这将是70年来餐饮业第二个职业。第一个职业叫服务员,不管你是服务员、主管、经理,还是店总,都叫服务员。但第二个职业,宴会定制服务师横空出世,是由我提出,而且国家给予认可。
   
第二,北京宴中国服务这个案例,2021年获得科技部服务科技创新一等奖第一名。
   
第三,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教委批了一个北京宴餐饮艺术管理学院,正式挂牌。这对我有一个特别的理解,因为所有的案例都是要么985、要么211,要么是世界名校毕业的。我告诉大家,我高中没毕业,我手里边有把倚天屠龙剑,就叫“中国服务”。“中国服务”不应该由我来定义,所以我加了一个北京宴“中国服务”,因为我们面对的人群,包括我在内,我们的从业者,高中文化水平居多,甚至还有很多初中的。但是我们面对的人群是社会上最顶级的高知人群,能够让他满意就属不易。我们做到了让他惊喜、感动,给我们好评。如果我把这把宝剑奉献给全国人才培养的大本营,我们的大专院校,大专院校拿回去培养所有的从业者,相信这将是一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我在这儿要发出一个呼吁,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国家造就了无数国人为之振奋的事实,可是我们旅游行业、文旅产业,我们造就了什么让国家因我们行业自豪的事情呢?我们要问一问,所以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家人努力行动起来。


图片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银河yh8858com Copyright©2017-2022   河南旅游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