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通江达海 货畅其流
来源:
时间:2023年10月09日
责任编辑:崔程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通江达海 货畅其流

水运基础设施规模世界第一 先进信息技术赋能内河航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4.58亿人次,日均5727.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57.1%。其中水路累计发送旅客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106.1%。我国是一个河道众多的国家,内河航运作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国内众多跨区域的运输任务。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快速发展,优势进一步发挥,基本建成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并逐步向绿色化、智慧化的方向迈进。交通运输部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水运基础设施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44.02亿吨,货物周转量达1.9万亿吨公里,内河航运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

  北斗精准导航让内河航行更加安全快捷

  江苏省太仓市的张光义是一名有着12年驾龄的船主,常年驾着船在内河往来送货。过去,内河航道没有精准导航系统,张光义只能靠自己多年的行驶经验来避开河道内的障碍、危险,一旦碰到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就只能就近靠岸,导致送货时间延误。张光义原本以为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没想到,这种局面却因为一个手机APP而得到改善。

  这个APP是江苏省开通的“江苏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也是我国首个建成并推广的省内“北斗+内河船舶导航系统”。该系统集高精度导航、水上交通预警和综合便捷服务于一体,不仅可以规划内河导航路线,及时定位获取跨河建筑物、水上服务区等信息,为往来船只提供科学航行路径规划,让船少走弯路;还能让航运企业和船员了解航道等级、航道尺度等,方便船只合理选择锚地或者停泊水域。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提供伴随式信息服务,根据航道沿途信息提供实时语音播报,并配备了船舶自动防碰撞报警、预警消息发送、紧急遇险一键式报警等功能,船员查询到周边船舶信息,可直接通过手机进行沟通交流,取代了过去较为不便的信号灯和鸣笛等方式,降低了船舶碰撞的风险。

  江苏省是我国的水运大省,河流众多。近年来,江苏港航积极推进数字水运建设,加快建设智慧航道和智慧港口,先后建成了包括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智慧航道等在内的一系列数字交通项目,江苏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内河航运智慧化、数字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江苏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众多先进技术的支撑。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长叶嘉宁表示,和陆上相比,水下地形更为复杂,为了摸清江苏内河航道水下地形状况,去年上半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利用先进的扫测技术对全省内河干线航道进行了全面扫测。在摸清航道数据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又进行了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建设。

  “电子航道图是数字航道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今年以来,我们利用航道交(竣)工标准CAD图、航道普查数据和水下扫测数据,开展数据采集、质检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制成2500公里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叶嘉宁介绍,“此外,内河导航依赖的是天上的北斗卫星,为了能够实现内河航行的高精度定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覆盖全省干线航道网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建成70个北斗地基增强基站,组成连续运行的参考站系统,届时省内内河航道使用智能手机的定位精度将从10米提升至3米以内。”

  作为太仓市最早一批使用“江苏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的企业,太仓市汽车轮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过去使用的船用导航,在定位过程中,需要用手机方向键来回按动并移动光标才能选中船舶,而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是通过北斗导航来定位的,船舶数据显示更新快、航行参数精准度高,航道图标显示也更加全面。”

  不仅仅是江苏省,近年来,我国智慧航道建设步伐加快。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已超过5700公里,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实现全覆盖。

  扩能升级最大化发挥内河航道效益

  一辆辆集卡车有序地驶过栈桥,不断往返于码头和堆场;巨大的龙门吊吊起一个个集装箱,整齐地码放在靠港的货轮上……作为浙江省嘉兴市海河联运的核心港区,早晨的乍浦港区码头已是一派繁忙的作业景象。

  嘉兴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水网地区,南濒杭州湾,毗邻上海洋山港和宁波舟山港,拥有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具有全国少有的“前海后河”的独特区位优势。嘉兴市拥有224条定级航道、1978公里内河航道,立足本地五县两区,业务辐射杭州北部、苏南地区等地,与区域内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多式联运跨地域合作打通了嘉兴腹地的“出口之旅”。

  外顺海路通世界,内沿河运畅八方。前不久,在汽笛声中,两艘满载64个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驶离乍浦港区码头。自此,嘉兴市正式开通至桐乡宇石、安徽芜湖两条64标箱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通行能力达到千吨级,这标志着嘉兴海河联运能级的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浙北及长三角区域64标箱集装箱船舶正式实现海河联运、互联互通。

  对于企业而言,与通过母港直接陆路运输的成本相比,海河联运的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实现物流上的降本增效。

  在杭申线(嘉兴段),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船舶在航道上往来穿梭、有序航行,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繁忙场景。

  杭申线(嘉兴段)连接着上海和杭州,作为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杭申线(嘉兴段)航道位于浙北水网地区,跨航桥梁众多,部分桥梁通航净高较低,大部分航段仅能通航2层集装箱船舶,作为杭嘉湖至上海的内河集装箱运输主要通道之一,航道效益难以有效发挥。

  航道扩能升级是水运建设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为深度接轨上海,有效破除毗邻行政区跨界航道“连而不畅”的通航瓶颈,杭申线(嘉兴段)三级航道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项目实施后,不仅能极大地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更将进一步提高大宗货物,特别是集装箱的通过能力,将实现杭申线全线千吨级航道贯通,完善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布局。

  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杭平申线等航道建成,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工程、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海河联运的水运优势在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发挥。

  加快“零排放”让长江航运实现绿色发展

  9月27日一早,重庆市渝中区交通局港航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侯帅一上班便打开电脑上的“重庆市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平台”,对前一天全区13个码头10余家航运企业的污染物接收、转运以及处置数据进行详细查阅。这三项数据分别由船舶码头方、污染物转运单位、污染物处置单位自行实时上传填报,可以相互佐证污染物数量的准确性,从中得出船舶码头是否存在偷排、跑冒行为,形成监管闭环。

  据侯帅介绍,重庆市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平台于2019年正式上线,运用了分类统计、分时查询、跟踪定位等技术,目的是对全区船舶码头水污染进行有效监管。侯帅说:“以前没有这个平台的时候,都是依靠人工记录台账,数据收集、查询非常零散,很难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导致监管效果打折扣。如今,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平台建立,实现了全方位监控、跟踪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通过船舶码头基础设施提升和管理平台建设投用,渝中区已经完成了辖区船舶码头污水垃圾的全收集、全转运、全处置,形成了渝中水上交通行业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格局。”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天然的交通条件让重庆境内货船、客船往来繁忙。但同时,这些船舶产生的污水、垃圾等污染物也会对长江的水体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内河航运的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初,重庆在国内率先推出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方案,目前已经在长江重庆段航行、停泊、作业的4000余艘船舶上实现了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2022年年初,长江海事局发布相关文件,将重庆“零排”方案作为示范性治理经验在长江干线全面推广。目前长江干线已有超3万艘船舶应用重庆“零排”方案,实施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

  长江是我国内河最大的航运大动脉,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之下,近年来,长江航运逐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船舶污染治理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污水和垃圾,尾气污染也曾经是内河航运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过去,许多船舶运行主要靠柴油,柴油机发动起来,常常是噪声巨大、黑烟缭绕。而如今,清洁岸电建设让长江上的“柴油味”和噪音消失了,通过“油改电”,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船只的运行成本。

  交通运输部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岸电设施覆盖泊位已达1万余个,“十四五”以来完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约1.3万艘,2023年上半年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65%。全国已有内河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460余艘,20米以上电动船舶150余艘。根据有关部门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国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