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从五个维度学习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来源:
时间:2020年08月17日
责任编辑:崔程
2020-08-17 18:05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由此确立。通过系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扎扎实实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形成五个维度的认识和体会。

一、从政治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新时代胸怀全局的政治清醒,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监督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增加的是“社会建设”;从“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增加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又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蓝图。党中央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无不体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必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纪检监察机关在“两个维护”上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政治性强、全局性强,党风政风监督队伍在紧跟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上必须走在前、做表率,要带头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找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切入点、结合点,规范精准履行监督职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党风政风监督工作而言,这个结合点就是做好各级各有关部门移送的环保问责事项,查处河湖“四乱”问题背后的腐败作风、失职失责问题,坚决纠正生态环境保护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我省新启动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从宏观层面讲也是生态保护,耕地保护事关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基本安全,是“六稳”“六保”中“保粮食能源安全”的具体落实举措。对专项整治全过程强化政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找准定位,立足于“监督的再监督”,督促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整治主体责任,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

二、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一种更高级别、更高形态的发展状态是一种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讲,“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纵观人类成长的历史,有三个典型事例为我们理解总书记关于生态和文明间的兴衰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王国的覆灭。公元前18世纪出现的古巴比伦王国,地处两河流域,土地肥沃,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对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于是开荒伐林,改森林为农田,接着开始出现沙化、水土流失,农田不足自然造成粮食不足,粮食不足便又造成了国家的内乱,国家内乱自然使国力衰退,予周边蛮族以可乘之机,最后被入侵消灭。第二个是,复活节岛文明的消失。在南美国家智利向西约320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孤悬在太平洋深处的小岛—复活节岛,历史上这里也曾经是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后来,人口增加,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最终被人类活动的重压超越,资源严重匮乏,岛民逐渐失去食物,又无法逃离,最后导致文明不复存在。第三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摩梭族群。在处于中华文明的西南边陲的摩梭人,建立起了尊重自然、自律性控制人口的生活方式,这种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自然信念,成功保存了自己,成为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千年样板。

《吕氏春秋》有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意思是说,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违背自然规律,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就会耗尽。但是人类在过去一百年间的大发展并未有效吸取教训,西方发达国家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产方式,过度掠夺自然资源,最终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发生的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引起全世界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再创新的产物,有纵观古今中外历史的清醒,也是对未来的科学预判。工业文明继续发展的更高层级和正确方向是生态文明,必须要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中,唯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唯如此,才能实现全人类的永续发展。

三、从经济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算清经济账、生态账的大账和长远账。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期间,提出了以“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为内容的“两山论”。他认为,“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这两山“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人们一度以牺牲自然环境资源为代价,以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没有顾及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凸显,人们意识到“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要学会把种常青树当作摇钱树,使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两者浑然一体、和谐统一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如何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之间的经济理论问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形象地讲到,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又一次讲到,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实际上,环境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生产要素,与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一样,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变量。优美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经济是发展的两个基本内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内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既是对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状况及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形象概括,更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原则。

四、从哲学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体现了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一系列严谨的哲学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很多观点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比如,总书记讲“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一体性关系。比如,总书记讲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就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从而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又如“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更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看待和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打一个喷嚏,他那边就感冒”的情况比比皆是。正如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深化了人类对传统自然界的认识,其中大量现实情况都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那个时代所能完全预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关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而且还以当代工业文明发展现状及历史趋势为研究对象,这是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理念变革和科学预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适应新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新境界。

五、从民生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饱含着浓厚的人民情怀,时刻提醒也警醒我们“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关于环境与民生的关系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又讲,“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5年,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之所以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因为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这些自然资源,每一人都可以自由平等地享有,而无关身份、地位,并且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没有局外人、旁观者,这跟每一名公民都有关系,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开始,把俭朴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在去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领域“四个聚焦”的其中之一。纪检监察机关,尤其是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在谋划民生领域专项治理的时候,生态环保问题应当给予高度关注,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祁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