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

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学团工作|正文

辅导员说丨“疫情未结束前不要和家人吵架”

发布时间:2020-05-07     责任编辑:杨彦平      阅读次数: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里有一句世界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家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家让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婴儿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皆来源于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无法抽离的家。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和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是的,“宅”家已经这么久了,每个人在家里的境况各不相同。有的快乐幸福,有的无聊郁闷,有的和家人和睦相处,有的可能已经情绪爆棚。一天24小时跟家人呆在一起,每天的对话只有:起床了,吃饭了,上网课了,睡觉了,别玩手机了……这些熟悉的语言,就是父母亲的语言。忽然这么长时间,一直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又不能参加一些室外集体活动,这时亲子关系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开始被父母“嫌弃”了。父母希望孩子多看看书,希望孩子多锻炼身体,希望……但是孩子觉得很不理解,天天学习也想休息,也想上网打游戏,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于是,两者的需求不一样,就会导致最后沟通很不愉快。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对方的责怪,是因为我们对对方有期待。当我们的期待对方无法满足时,就会表现的不耐烦,甚至情绪不稳定,会表现的失落、难过、伤心、痛苦、生气、愤怒。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微博上出现了一条热搜:“疫情结束前不要和家人吵架,忍一忍,毕竟吵架之后没办法离家出走”。我们可以看到,近距离的长时间相处,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彼此的关系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每天朋友圈里都会发生很多故事。母亲和孩子相爱相杀。

海尔森心理公众号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个11岁的男孩一学习就犯困,但打游戏永远不累。母亲生气的咬牙切齿,男孩先入为主为自己开脱说:“妈妈,为了咱俩今天不打架,要不你试着把我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吧。因为我觉得,你对别人家的孩子都特别好。”这个孩子真是个天生的哲学家啊!没错,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世界分为外部和内部两大部分。外部世界里,我们需要获得社会认同,就会不由自主迎合社会需要,我们对外部世界总是更开朗,更宽容,展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在内部世界里,没有社会认同的压力,我们就会表露出真实的自我,让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而家,就属于安全内部的世界,家人也不是外人。所以,我们总是把最好的脾气留给陌生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

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差异有很多,父母也不是圣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调节能力也许会有不足。子女要透过父母的行为看到父母的内心,一旦读懂内心,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每个做子女的,都是最懂自己父母的人。每个子女要细细读父母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有期待、有关爱、有需要、有依赖。子女要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理想化的父母只存在于自己不合实际的幻想中,子女要学着“从父母命运的背景下看他们”。培根是这样读懂父母的,他说:“在子女面前,父母不得不隐藏他们的各种快乐、烦恼与恐惧。他们的快乐无须说,而他们的烦恼与恐惧则不能说。子女使他们的劳苦变甜,但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子女增加了他们生活的负担,但却减轻了他们对于死亡的忧惧”。在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发展一个家庭是世界上最困难也是最复杂的工作。是的,一个充满了爱、温暖与明朗的家,要靠全家人齐心协力去建设。

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有效沟通。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一书中写到:“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当自己有情绪和不满时,以合适的方式及时表达是非常必要的。假若心中有了不满,但却不能沟通,就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有意无意做错一些事情。

家庭仪式感让我们更亲密。在某些特定时候做着特定的事情,就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紧密的联系,感受到彼此之间爱的传递。

日常生活中的小仪式。可以每晚临睡前都会和家人说一声“晚安”,虽然只是一句“晚安”,但却会让说了的人心里暖暖地睡去。

“分离”而做的仪式。等开学临行前,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午餐,表达一下对父母的感谢,也是一种留恋和祝福。毕竟这个寒假在家“宅”了这么长时间,分别时难免会有不舍。

遇事一起商量解决。家里有些重要的事情自己不能置身事外,要有自己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记住:疫情还未结束前不要和家人吵架,“宅”家的日子,要学会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从挑剔走向包容,从误解走向理解,让自己在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永远记住“绿叶对根的情意”!

关闭

联系电话:0371-68271906(院办公室) 68271973(招生办) 邮编:450009

版权所有©银河yh8858com(浙江)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豫ICP备08106402号 郑公信备4101000000076号